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截至2019年底,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5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37人),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领域等专家组成员6人、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
上海光机所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光机所“一三五”发展目标,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学、光学与激光材料科技领域与国外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同时,上海光机所根据各国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合作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设计和组织了若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组织高水平国际会议,承担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机所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
一、组建联合单元,扩大上海光机所的影响力,提升所的国际学术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韩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韩国科技部部长李周浩共同为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辞中指出,中韩联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积极努力,对韩、中两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韩方合作单位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优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上海光机所在等离子体、激光核聚变等方面取得许...
上海光机所十分重视院地合作,近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先进激光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和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三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褂牒焖と裙餐榻す獠祷?,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作等在内的系列科普工作,获得...
超强激光科学卓越创新简报
(第二百四十四期)
2022年1月20日
上海光机所在量子涡旋散射及涡旋量子态操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量子涡旋散射的角动量特性及高能粒子量子态操控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从理论上解决了高能粒子散射中的角动量守恒和转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操控高能粒子量子态特性的新原理,相关成果发表在Phys. Rev. D和Phys. Rev. Research上。
众所周知,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建立的量子场论通常以平面波为基展开进行场量子化,该理论体系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对高能粒子物理的描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由于平面波粒子不携带内禀轨道角动量,该理论一直无法自洽解决粒子散射过程中的角动量问题。另一方面,近三十年来对涡旋光束和粒子束的研究一直都是前沿热点问题。然而,目前实验上产生、测量和操控涡旋束的所有方法都只能应用于低能粒子束,对高能粒子由于其量子特征波长远小于仪器的特征尺度而失效。因此,理论和实验上都需要新的方法以实现对高能涡旋粒子的产生和操控。
研究团队基于量子电动力学(QED),以量子涡旋态(Bessel模式)为基函数进行场量子化,建立了完备的理论来描述高能粒子散射。由于涡旋态本身携带内禀轨道角动量,因此该理论可以自洽解决QED散射过程中的角动量守恒以及自旋轨道耦合等问题。研究结果发现涡旋散射的动量谱明显比平面波理论更宽,这是由于涡旋粒子放宽了散射过程的动量守恒条件;更重要的是理论第一次给出了QED散射的角动量谱。此外还提出通过Beth-Heitler过程产生携带内禀轨道角动量的涡旋态高能正电子的方法,并进一步发展了基于散射过程操控高能粒子量子态特性的新原理。
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图1 (a)量子涡旋散射示意图. (b) Beth-Heitler过程产生的电子和正电子轨道角动量谱
图2 Breit-Wheeler过程产生的电子在不同自旋下的轨道角动量谱. (a)、(b)和(c)分别对应不同的光子自旋极化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