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截至2019年底,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5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37人),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领域等专家组成员6人、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
上海光机所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光机所“一三五”发展目标,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学、光学与激光材料科技领域与国外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同时,上海光机所根据各国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合作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设计和组织了若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组织高水平国际会议,承担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机所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
一、组建联合单元,扩大上海光机所的影响力,提升所的国际学术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韩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韩国科技部部长李周浩共同为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辞中指出,中韩联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积极努力,对韩、中两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韩方合作单位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优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上海光机所在等离子体、激光核聚变等方面取得许...
上海光机所十分重视院地合作,近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先进激光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和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三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褂牒焖と裙餐榻す獠祷?,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作等在内的系列科普工作,获得...
报告题目:磁电复合材料与弱磁传感器应用研究
报告人: 罗豪甦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21年10月27日10:30
报告地点:光机所西区18号楼510会议室
摘要:基于磁电效应的异质结磁场传感器具有优异磁探测性能,针对磁电型弱磁传感器研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异质结磁电材料界面与磁-弹-电耦合机理,磁电复合材料的磁电响应及噪声形成机制,磁电材料敏感元与信号电路所组成磁传感器的系统协调增益方法,开展主要研究包括:异质结磁电材料所用的高性能弛豫铁电单晶和磁致伸缩材料,新型异质结磁电材料组成与界面结构的设计方法,压磁/压电异质结的耦合原理和弹性波在异质结磁电材料中的传播与能量耗散机制,异质结磁电材料的本征噪声产生机理与抑制方法、高信噪比信号提取和电路匹配方式,磁电敏感元与信号处理电路组成弱磁传感器系统的协调增益方法,以及解决磁传感器性能表征和应用中的关键基础问题,制备出高灵敏度、宽频带、低能耗、小尺寸的新一代磁电型弱磁传感器,以期满足水下目标探测、深海 勘探、物联网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对新型高性能磁传感器的迫切需求。
报告人简介:
罗豪甦: 主要从事铁电单晶材料和器件应用研究。在国际上率先用Bridgman 方法生长出了大尺寸高质量PMNT 单晶,证实了单晶中存在不可逆的极化偏转路径,推动了弛豫铁电单晶在新一代医用超声换能器、高性能红外探测器、高性能弱磁传感器等新一代功能器件中的应用。发表 SCI 论文 726篇,H 因子 42,包括 Nat. Commun., Adv. Mater.和 Appl. Phys. Lett.等。IEEE Trans.UFFC 等 3 个权威刊物封面刊登了相关研究结果,参与撰写英文专著3本,主编了材料大典(第六篇-晶体材料)。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获全国优博。2014年和2015年获得国际铁电成就奖的提名(IEEE-UFFC Ferroelectrics Recognition Award)。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21年中国电介质物理杰出贡献奖。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